商賈云集之處,文化交融之地,極具年代感的建筑是城市的歷史文化積淀,“益新公司”是安徽省最早使用機器生產的面粉公司、蕪湖近現代工業及城市發展的見證之一、也是蕪湖近現代工業著名的“兩個半煙囪”中的僅存的“半個煙囪”。
地址位于蕪湖市鏡湖區礱坊路77號
大礱坊科技文化園,位置一級棒!
登樓遠眺是林立的高樓,
滾滾的車流,無盡悠悠的青弋江
以及車水馬龍的袁澤橋……
“你若盛開, 清風自來”
大礱坊的這段最美防洪墻剛剛完成,
就吸引了眾多媒體爭相報道。
![](/admin_xs/BJUI/plugins/kindeditor_4.1.10/attached/image/20190823/20190823040054_99737.jpg)
開埠通商以后,
米商大多云集蕪湖,
使得蕪湖成為全國著名的四大米市之一。
20世紀初,益新面粉公司與明遠電燈廠
裕中紗廠合稱“兩個半煙囪”
代表著安徽近代工業發展的最高水平
是蕪湖工業歷史的起源!
隨著益新面粉公司的發展,
帶動了礱坊老工業、手工業企業的集聚。
一幅幅精美的手繪,
帶我們再次領略蕪湖的工業歷史,
勾起老蕪湖人的回憶,
從前的幕幕往事不斷在眼前掠過~
重新回味那時的“舊”。
![](/admin_xs/BJUI/plugins/kindeditor_4.1.10/attached/image/20190823/20190823064636_17675.jpg)
那時候的夏天,
風是桔子味的,水是檸檬味的!
最讓人們耳熟能詳的,
不是媽媽扯著嗓子喊你回來吃飯,
而是路邊的冰棍叫賣聲~
![](/admin_xs/BJUI/plugins/kindeditor_4.1.10/attached/image/20190823/20190823064822_21878.jpg)
還記得當年的“三轉一響”嗎?
自行車、手表與縫紉機,一響是指收音機。
一到臘月,家長會扯幾丈花布,
請個裁縫師傅來家里做一天。
那“噠噠噠”的機器聲能響遍整個小村,
也算是年前一景了。
![](/admin_xs/BJUI/plugins/kindeditor_4.1.10/attached/image/20190823/20190823065839_16826.jpg)
小時候,
每次晚飯前總拿著爸爸給的零錢,
蹦跶著去小賣部買瓶弋江大曲,
剩的零錢就可以自己留著買零食,
樂得屁顛~屁顛~
![](/admin_xs/BJUI/plugins/kindeditor_4.1.10/attached/image/20190823/20190823070125_82801.jpg)
很多蕪湖人對大礱坊
的印象就是“工業聚集地”
因為這里聚集了
益新面粉廠、變壓器廠
(原為長虹機械廠)、長江制藥廠
永康食品廠、第二機床廠、弋江酒廠
火柴廠、牙刷廠、燈芯絨廠整染車間
織布廠及緊靠大礱坊的鋁制品廠。
歷經百年風雨洗禮,
洗去了外表的鉛華,
如今的百年益新面粉廠,
依舊默默佇立在青弋江邊。
![](/admin_xs/BJUI/plugins/kindeditor_4.1.10/attached/image/20190823/20190823070235_83350.jpg)
2013年園區在保留百年建筑的基礎上,
修舊如舊,新建7棟仿古建筑,
延續了百年礱坊的“創新”精神。
打造以“都市智造、新文創”為核心業態
的青年創新創業街區,
并成為“全國創業孵化示范基地”。
![](/admin_xs/BJUI/plugins/kindeditor_4.1.10/attached/image/20190823/20190823070657_29320.jpg)
美麗的圖畫和精致的文字,
使得這段圍墻神采飛揚。
從頭慢慢走來,
細細品味大礱坊的前世今生,
在腦海中便能浮現那些熟悉的老廠,
那些兒時的回憶,
已經深深刻在了我們的心里。
待到春風傳佳音,便是芳華爛漫時。
大礱坊科技文化園重新將歷史喚醒,
讓回憶不止是回憶,
并賦予了獨特的氣質,
成為蕪湖最閃亮的名片,
為蕪湖爭雙創提供有力支撐!
榮譽在身、責任在肩,礱坊人將不忘初心,牢記使命,為大礱坊的復興與繁榮奮斗!今后,也將繼續提升創業能力,提高服務品質,努力打造國內一流的創新創業高地。